泌尿系结石
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年07月15日 点击数:


泌尿系结石是指尿液中的草酸盐、碳酸盐、磷酸盐等与尿液中的胶体物质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而析出形成的结晶,通常包括肾结石、输尿管结石、膀胱结石、尿道结石,为我国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。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,在我国发病率南方高于北方,男性高于女性。归属于中医学“石淋”范畴。

一、诊断依据

(一)临床表现

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腰部一侧或两侧绞痛,少腹拘急,小便频数,淋漓涩痛,偶有砂石,排尿突然中断,血尿,可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发热、尿路梗阻或泌尿系感染,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损伤、肾积水,甚至引发癌变等。

(二)辅助检查

尿液分析可见常能见到肉眼或镜下血尿,伴感染时有脓尿。泌尿系平片能发现95%以上的结石,可显示结石的大小、形态。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平片不能显示的小结石和X线透光结石,亦能评价肾积水引起的肾包块或肾实质萎缩等。

二、谈古论今

(一)疾病溯源

本病属中医学中淋证中的“石淋”范畴,中医古籍中对“淋证”早有记载,其最早见于《内经》。《素问・六元正纪大论》中记载“其病中热胀,面目浮肿,善眠孰陋,嗦欠呕,小便黄赤,甚则淋”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云“胞移热于膀胱,则癃,溺血”,认为石淋是热邪侵袭膀胱所致。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石蚕,主五癃,破石淋”。 西汉刘向《医名别录》中记载用车前子、石韦、冬葵子、石胆等通利的药物治疗淋证。东汉张仲景《金匮要略・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》中称为“淋秘”。东汉末年华佗《中藏经》把淋病细分为“冷、热、气、劳、膏、砂、虚、实”八种,《中藏经·论淋沥小便不利》曰: “砂淋者,腹脐中隐痛,小便难,其痛不可忍,须臾,从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。虚伤真气。邪热渐增,结聚而成砂。又如似水煮盐,火大水少,盐渐成石之类”,认为本病为肾虚而膀胱湿热导致。南北朝姚僧垣《集验方》中首次提出“五淋”,分别为“石淋、气淋、膏淋、劳淋、热淋”,之后各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也多有记载。隋代巢元方《诸病源候论》云: “诸淋者,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”。 唐代孙思邈《千金要方》记载:“灸关元三十壮。又灸气门三十壮。又灸水泉三十壮”以治疗石淋。唐代王焘《外台秘要》记载用药物组成为通草、石韦、滑石、车前子、瞿麦等的“滑石散”、“石苇散”治疗淋证。宋代对淋证的治疗出现了新的理论,治疗淋证的方药中出现了理气的药物,在宋徽宗赵佶敕《圣济总录》用以“乳香”为君药的“乳香散”治疗淋证引起的疼痛。金刘完素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中记载:“淋,小便涩痛也。热客膀胱,郁结不能渗泄故也”,提出热邪郁结导致石淋的观点。金张从正《儒门事亲》曰“足厥阴肝经病,则有遗溺”,认为石淋属于肝经的病证,肝木受损,火以乘之,使肝经虚,肝为膀胱之母,肝经虚,热袭膀胱,则煎灼精液而成石。宋代严用和《济生方》将五淋分为“石淋、气淋、膏淋、劳淋、血淋”。元代朱丹溪《丹溪心法》云: “淋有五,皆属乎热……淋者,小便淋沥,欲去不去,不去又来,皆属于热也”,又云“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湿热也,肾主水,水结则化为石,肾虚而膀胱气化不行,为热所乘,热则呈淋”,认为淋证为热邪侵袭人体,肾虚膀胱湿热导致。明代李中梓《医宗必读》谓: “石淋,如汤瓶久在火中,底结白碱也”, 清代陈士铎《辨证录》记载用“熟地二两、山茱萸、玄参、茯苓各一两、泽泻、麦冬、苡仁各五钱”组成“化石汤”,以清利膀胱湿热,补肾阴为主,开创溶石的先例。清代尤在泾《金匮要略心典》云: “淋病有数证,小便如粟状者,即石淋也。乃膀胱为火热燔灼,水液结为滓质,犹海水煎熬而成碱也”,皆认为石淋为热邪侵袭、精液耗伤所致。现代医家大多认为淋证的病机为本虚标实,认为肾虚、脾虚、气虚为本,湿热、气滞、血瘀为标。清末张锡纯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记载“鸡内金1两,生黄芪8钱,知母8钱,生杭芍6钱,硼砂6钱,朴硝5钱,硝石5钱”组成“砂淋丸”以溶石,疗效显著。

现代医家治疗淋证的方法也各具特色。易新平将胆石症分为肝郁气滞型、肝疲胆滞型、肝胆湿热型、胆腑郁滞型、肝郁脾虚型,根据证型,自拟方药,辨证加减治疗,疗效显著。邓生明等认为淋证初发为实,久病则虚,虚则以肝阴虚为主,故治法要以清湿热,排结石,止疼痛为主,采用通腑排石止痛汤治疗。宋孝瑜将淋证分为湿热型、气滞型、毒热型,分别采用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、小柴胡汤加减、地黄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,取得满意疗效。刘清林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型、脾虚肝郁型、肝胆湿热型。

(二)守正创新

葛建立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,并汇总前贤经验,认为泌尿系结石多由肾虚和下焦积热引起,肾虚则膀胱气化不利,导致尿液生成与排泄异常,加之饮食不节,致湿热内生,蕴结膀胱,煎熬尿液,结为砂石;然结石形成之后,气机不利,血脉梗阻不通,不通则痛,可见腰腹部疼痛,热伤血络,可见血尿。故其病机关键乃瘀血内阻,水道不通,治以活血化瘀,利尿排石为主,佐以益气补肾。总结出“溶搬排石汤”( 金钱草60g,木通9g,郁金12g,乌药12g,牛膝9g,泽兰12g,生牡蛎15g,王不留行12g,炮穿山甲9g,海金沙20g,鸡内金20g,石韦12g ,车前子(包) 15 g,滑石20g)。诸药合用,共奏活血化瘀、利尿排石之功。

葛建立教授在治疗石淋时,以“溶搬排石汤”为基础方随症加减,急性发作时,疼痛严重伴小便短赤,原方去穿山甲、泽兰、王不留行,加延胡索 12g、白芍30g、甘草15g;疼痛缓解期,加三棱9g、莪术9g;病久体质虚弱,加黄芪20g、杜仲12g、熟地黄12g;输尿管结石伴肾盂积水,加瞿麦20g、萹蓄20g。服药期间多饮水,多做跳跃运动。若患者出现大量血尿、腰背部酸胀不适时需急诊碎石或手术治疗,以免引起严重的肾损害。

三、病案举隅

病案1

王某,女,52岁,2019年3月25日初诊。

主诉:间断右侧腰腹部疼痛2年,加重1天。

患者2年前干农活后突发右侧腰腹部绞痛,疼痛难忍,并向会阴部放射,就诊于当地医院,行双肾输尿管膀胱彩超示:双肾多发小结石(最大者直径约3mm),右侧输尿管上段结石伴轻度积水,膀胱未见明显异常;尿液分析示:白细胞(++),红细胞(++),上皮细胞(+),草酸钙(++);血常规:白细胞11.2×109/L,中性粒细胞百分百89%。给予“654-2” 10mg 解痉止痛,补液、抗感染治疗,症状稍有好转,2年来患者右侧腰腹部疼痛间断出现,时轻时重,未予特殊处理。1天前伏案久坐起身时再次出现右侧腰腹部绞痛,疼痛较前明显加重,无法站立,自行口服“布洛芬胶囊”后症状无明显缓解,伴小便短赤,尿痛、血尿,为求系统诊治,遂就诊于我院。既往高尿酸血症病史5年,平素饮水较少。查双肾区明显叩击痛,小腹部微隆起,叩实音,拒按,舌暗红,苔黄腻,脉弦紧。

辅助检查:双肾输尿管膀胱彩超:双肾多发小结石(最大者直径约4~5mm),右侧输尿管上段结石伴中度积水,膀胱未见明显异常;尿液分析示:白细胞(+++),红细胞(+),上皮细胞(+-),草酸钙(++),蛋白(+);血常规:白细胞10.2×109/L,中性粒细胞90%。肾功:尿酸859umol/L,肌酐107umol/L。

西医诊断:双肾输尿管结石。

中医诊断:石淋。

辨证:瘀血内阻,水道不通

治法:活血化瘀,利尿排石。

方药:溶搬排石汤加减

金钱草60g,木通9g,郁金12g,乌药12g,延胡索 12g、牛膝9g,生牡蛎15g,海金沙20g,鸡内金20g,石韦12g ,车前子(包) 15 g,滑石20g,白芍30g、甘草15g。

水煎取汁400ml,日1剂,分早晚2次温服,共7剂。配合多饮水、跳跃运动。

2019年4月2日二诊:腰部疼痛较前明显减轻,小便排出较前顺畅,尿痛较前减轻,舌暗,有瘀斑,苔黄厚,脉弦,辨证仍属于瘀血内阻、水道不通,治疗不变,继用7剂。

2019年4月9日三诊:疼痛基本消失,小便基本如常,但活动后腰部仍偶有不适,舌淡红,苔薄黄,脉沉细,患者疼痛明显缓解,排石后期侧重活血化瘀,前方加三棱9g、莪术9g,共7剂。

2019年4月23日四诊:疼痛消失,行走如常,舌淡,苔薄白,脉沉细。查:泌尿系彩超未见明显异常,尿液分析、血常规:未见明显异常。

按:患者为中年女性,主因间断右侧腰腹部绞痛2年,加重1天前来就诊,结合彩超结果,西医诊断为双肾输尿管结石,属中医石淋范畴。患者年老体弱,肾虚则膀胱气化不利,导致尿液生成与排泄异常,加之饮食不节,致湿热内生,蕴结膀胱,煎熬尿液,结为砂石;结石梗阻,血脉瘀阻不通,不通则痛,可见腰腹部疼痛,热伤血络,可见血尿。结合舌苔脉象,辨证为瘀血内阻、水道不通证,治疗当以活血化瘀,利尿排石为主,故以溶搬排石汤去穿山甲、泽兰、王不留行,加延胡索12g、白芍30g、甘草15g内服。二诊见腰部疼痛较前减轻,小便排出较前顺畅,尿痛较前减轻,舌暗,有瘀斑,苔黄厚,脉弦,病情减轻,行之有效,继服上方;三诊患者仅残留腰腹部隐痛,舌淡红,苔薄黄,脉沉细,患者疼痛明显缓解,排石后期侧重活血化瘀,前方加三棱、莪术以加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。诸药合用,使瘀阻得去,血脉畅通,则诸症悉除。

病案2

张某,男,65岁,2019年5月15日初诊。

主诉:左侧腰腹部疼痛1天。

患者于1天前与家人生闷气后出现左侧腰腹部疼痛,疼痛难忍,呈绞痛,并向阴囊处放射,伴恶心、呕吐,善叹息,小便排出不畅,尿痛,大便干,自行服用“去痛片”后,疼痛稍有缓解,今晨患者左腰腹部疼痛加重,为求系统诊治而来我院,既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史10年,规律用药,病情控制可。查左侧肾区叩击痛(+),左腹部深压痛(+),无反跳痛及肌紧张,舌暗,有瘀斑,苔黄厚,脉弦。

辅助检查: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彩超:左侧输尿管结石大小约3mm*4mm*6mm,左侧输尿管上段中度积水,膀胱未见明显异常;尿液分析示:白细胞(++),红细胞(+-),上皮细胞(+-),草酸钙(++),蛋白(+);血常规:白细胞12.8×109/L,中性粒细胞92%。

西医诊断:左输尿管结石伴中度积水。

中医诊断:石淋。

辨证:瘀血内阻、水道不通

治法:活血化瘀,利尿排石。

方药:溶搬排石汤加减

金钱草60g,木通9g,郁金12g,乌药12g,牛膝9g,泽兰12g,生牡蛎15g,王不留行12g,炮穿山甲9g,海金沙20g,鸡内金20g,石韦12g ,车前子(包) 15 g,滑石20g、柴胡12g、枳实12g、木香10g、甘草15g。

水煎取汁400ml,日1剂,分早晚2次温服,共7剂。配合多饮水、跳跃运动。

2019年5月22日二诊:恶心、呕吐消失,善叹息较前明显减轻,左腰腹部疼痛较前稍有缓解,小便仍排出不畅,舌暗,苔黄,脉弦,患者症状虽有好转,但仍以血瘀气滞,痰瘀阻络为主,故效不更方,继服7剂。

2019年5月29日三诊:恶心、呕吐、善叹息均缓解,左腰腹部疼痛较前减轻,小便排出较前顺畅,尿痛较前减轻,舌淡,苔白,脉沉细,辨证为瘀血内阻、水道不通。治以活血化瘀,利尿排石。前方去柴胡、枳实、木香、穿山甲、王不留行、泽兰,加三棱9g、莪术9g、熟地12g、山茱萸9g,继服7剂。

2019年6月5日四诊:疼痛基本消失,小便基本如常,但活动后腰部仍偶有不适,舌淡,苔白,脉沉,复查泌尿系彩超未见明显异常,尿液分析潜血(+-)。患者结石已排,仍有腰部隐痛不适,故以活血化瘀,补肾行气为主,故去三棱、莪术破气之品,加生地9g、茯苓15g、白术12g补肾行气,通络活血之品。

 2019年6月19日五诊:疼痛消失,大小便正常。舌淡,苔薄白,脉细。复查尿液分析、血常规:未见明显异常。

按:患者为老年男性,主因左侧腰腹部疼痛1天前来就诊,结合彩超结果,西医诊断为左输尿管结石伴中度积水,属中医石淋范畴。患者年老体弱,复因情志不遂,肝气不舒,气机瘀滞,血脉瘀阻,不通则痛,故见腰腹部绞痛。结合舌苔脉象,辩证以血瘀为主,兼有气机不畅,故辨证为瘀血内阻、水道不通证,治疗当以活血化瘀,利尿排石为主,佐以疏肝理气,故在原方基础上加柴胡、枳实、木香等疏肝行气之品。二诊患者恶心、呕吐消失,善叹息较前明显减轻,左腰腹部疼痛较前稍有缓解,小便仍排出不畅,舌暗,苔黄,脉弦,患者症状虽有好转,但仍以血瘀气滞,痰瘀阻络为主,故效不更方。三诊患者恶心、呕吐、善叹息均消失,左腰腹部疼痛较前减轻,小便排出较前顺畅,尿痛较前减轻,舌淡,苔白,脉沉细,辨证为肾虚气滞、血脉瘀阻,治疗当以补肾行气、通络活血为主,故去柴胡、枳实、木香、泽兰、王不留行、炮穿山甲,加熟地、山茱萸补肾行气,通络活血。四诊疼痛基本消失,小便基本如常,但活动后腰部仍偶有不适,舌淡,苔白,脉沉,患者仍以肾虚气滞、血脉瘀阻为主,故治以补肾行气、通络活血为主,加生地、熟地、山茱萸、茯苓、白术补肾行气,通络活血之品,诸药合用,使痰瘀得化,肝气得舒,气机通畅,诸症悉除。

病案3

赵某,男,59岁,2019年1月15日初诊。

主诉:反复发作右侧腰痛1年。

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腹部疼痛,时有绞痛,伴腰膝酸软,形寒肢冷,神疲纳呆,面色晄白,唇甲色淡,小便排出不畅,血尿,大便稀溏,遂就诊于我院,既往体健。查右肾叩击痛,舌淡,苔白,脉沉细。

辅助检查: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彩超示:右肾多发结石(最大直径约5mm),右输尿管及膀胱未见明显异常;尿液分析示:白细胞(+-),红细胞(++),上皮细胞(+),草酸钙(+);血常规:白细胞计数9.9×109/L,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%。

西医诊断:右肾多发结石。

中医诊断:石淋。

辨证:瘀血内阻、水道不通

治法:活血化瘀,利尿排石。

方药:溶搬排石汤加减

金钱草60g,木通9g,郁金12g,乌药12g,牛膝9g,泽兰12g,生牡蛎15g,王不留行12g,炮穿山甲9g,海金沙20g,鸡内金20g,石韦12g ,车前子(包) 15 g,滑石20g、生地15g、熟地15g、山茱萸15g、甘草6g。

水煎取汁400ml,日1剂,分早晚2次温服,共7剂。

2019年1月22日二诊:患者神疲纳呆较前减轻,右腰腹部疼痛较前稍有好转,小便仍排出不畅,舌淡,苔白,脉沉,患者症状好转,但仍以肾虚气滞,血脉瘀阻为主,故效不更方,继服7剂。

2019年1月29日三诊:形寒肢冷症状消失,右腰腹部疼痛明显减轻,小便顺畅,血尿消失,舌红,苔淡白,脉沉,患者肾虚之象好转,故前方去生地、熟地、山茱萸滋腻之品,继服14剂。

2019年2月12日四诊:诸症消失,活动如常,舌淡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查:泌尿系彩超未见明显异常,尿液分析:未见明显异常,继服7剂,巩固疗效。

按:患者为中年男性,主因反复发作右侧腰痛1年前来就诊,结合彩超结果,西医诊断为右肾多发结石,属中医石淋范畴。患者年老体弱,肾阳亏虚,阴寒内生,凝聚成痰,阻遏气机,故见形寒肢冷,气机不畅,血脉瘀阻,不通则痛,故见腰背部绞痛,结合舌苔脉象,诊为疾病后期,日久痰瘀致虚,辨证为瘀血内阻、水道不通证,治以活血化瘀,利尿排石,故予经验方加生地、熟地、山茱萸、甘草。二诊患者神疲纳呆较前减轻,右腰腹部疼痛较前稍有好转,小便仍排出不畅,舌淡,苔白,脉沉,患者症状好转,故效不更方。三诊形寒肢冷症状消失,右腰腹部疼痛明显减轻,小便顺畅,血尿消失,舌红,苔淡白,脉沉,患者肾虚之象好转,故前方去生地、熟地、山茱萸滋腻之品,诸药合用,起到活血化瘀,利尿排石之功。


葛建立河北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始建于2019年,建设期内积极开展传承工作,使葛建立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以整理、总结、发掘、继承、创新。 工作室由13名成员组成。其中高级职称8名;中级职称2名;初级职称3名;均具备硕士以上学历。

名医风采 | 工作室简介 | 传承团队 | 学术讲座 | 临床案例 | 科研成果 | 科普宣传 | 继续教育 | 论文选编 | 荣誉奖励
版权所有:葛建立传承工作室
地址: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89号 河北省中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