肛瘘
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年07月15日 点击数:


肛瘘是指直肠或肛管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异常通道,也称为肛管直肠瘘、肛漏。古代文献又称痔漏、漏疮、穿肠漏等。一般由原发性内口、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,也有仅具内口或外口者。内口为原发性,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;外口是继发的,在肛门周围皮肤上,常不止一个。肛瘘多是肛周脓肿的后遗症。临床上分为化脓性或结核性两类。其临床特点是以局部反复流脓、疼痛、瘙痒为主要症状,并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向肛门或直肠。发病率在肛门直肠疾病中仅次于痔,在我国占肛肠病发病人数的1.67%-3.6%,发病高峰年龄在20-40岁,婴幼儿发病亦不少见。男性多于女性,男女之比为(5~6): 1。

一、诊断依据

(一)临床表现

本病不论性别、年龄及体质的强弱均可发生,但以成年人为多见。通常有肛周脓肿反复发作史,并有自行溃破或曾切开引流的病史,常有以下症状:

流脓:流脓不止、久不收口为本病的特征。一般新形成的肛瘘流脓较多,有粪臭味,色黄而稠;久之则脓水逐渐减少,时有时无;若过于疲劳或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时,则脓水场多;若内、外口及瘘管较粗大时,可有少量粪便和气体从外口流出;若突然感觉肛门部肿胀疼痛者,常常表示有急性感染或有新的支管形成。

疼痛:当漏管通畅时,一般不觉疼痛,而仅有局部坠胀不适感。若外口自行团合,脓液积聚,可出现局部皮肤发红、肿胀、疼痛,严重的或有寒热;若溃破后脓水流出,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。

瘙痒:由于胜液不断刺激肛门周围皮肤,可引起瘙痒,有时可伴发肛周四诊。

(二)辅助检查

碘化油造影检查:通过X线碘化油管道造影检在,可显示瘘管走行、深浅、有无分支、与直肠是否相通及与直肠周围脏器的关系等。

亚甲蓝染色检查:通过从外口注人亚甲蓝稀释液,一方面可观察到直肠腔内有无亚甲蓝染色,确定是否有内口及内口的位置;另一方面根据注人的液体量可观察管道的长度及管腔的大小。

直肠腔内超声检查:可以发现条索状管道及内口的位置,为手术提供依据。

CT或MRI: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,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。

二、谈古论今

(一)疾病溯源

肛瘘之病名,最早见于《山海经•中山经》“食者不痈,可以为瘘”。战国时期的《庄子•则阳篇》云:“并溃漏发不择所出”。《淮南子》云:“鸡头已瘘”。《周易》有“瓮散漏”。《素问•生气通天论》有“陷脉为瘘”。古人依据本病主要症状是脓血污水,不时淋漓而下,如破顶之屋,雨水时漏,而命名为漏或瘘。《神农本草经》则将本病与痔并称为“痔瘘”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称为“漏疮”。《东医宝鉴》则称为“瘘痔”。而“肛漏”之名则见于清《外证医案汇编》。民间俗称本病为“偷粪老鼠疮”。宋•《太平圣惠方•卷六十•治痔肛边生鼠乳诸方》明确了痔、瘘为不同性质的疾病,将痔、瘘分节讨论,使肛瘘另立一病。明•徐春甫《古今医统•痔漏门)记载了肛瘘挂线法,“至于成漏穿肠串臀,支节分泒,中有鹅管,年久深远者,卒未可以窥也,虽有三品锭子溃烂生肌,亦皆治其近浅之漏耳,其深远者,必是《永类钤方》挂线治法,遮可通达而除根矣。…后用治数人,不拘数疮,上用草探一孔,引线系肠外,坠铅锤悬,取速效。药线日下,肠肌随长,辟处既补,水逐线流,未穿疮孔,鹅管内消,七日间肤全如旧。…线既过肛;如锤脱落,以药生肌,百治百中。”阐述了挂线法的方法和原理,为根治肛瘘提供了实用的方法。窦梦麟在《疮疡经验全书•痔漏症并图说》中论述了脏毒、痔漏等肛肠病的病理和辨证施治。陈实功在《外科正宗•卷三•痔疮论》中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,对多种肛肠疾病进行了系统条理的讨论,发展了枯痔散、枯痔钉、挂线等治疗方法,并记载了结核性的肛瘘等病证的防治。

王怀娟应用痔洗散熏洗、坐浴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,可明显减缓肛瘘术后疼痛,减少术后创面分泌,促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,缩短住院时间。尹慧敏采用利湿养阴促愈汤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,能有效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,降低疼痛,收到良好的效果。

(二)守正创新

葛建立教授认为肛瘘的绝大多数是继发于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溃破后,伤口久不愈合而成故肛痈溃后,湿热未清,余毒未尽,留连肉腠,疮口不合,日久成漏;或因肺脾两虚,气血不足,虚劳久嗽,肺肾阴虚,湿热乘虚流注肛门,久则穿肠透穴为漏。故湿热蕴阻为本病病机关键,本病患者就诊时,需手术治疗,术后应用清热解毒利湿中药坐浴,以利创面恢复。常用以下方剂:

萆薢15g    薏仁30g    黄柏15g    茯苓15g

泽泻12g    滑石15g    金银花15g  紫花地丁15g

中药加水煮沸,趁热先熏后洗,然后坐浴,或用毛巾蘸药液做湿热敷。每次便后肛周坐浴15-20分钟左右,每日1次。

注意事项:坐浴药液温度控制在50-60℃。老人及儿童不宜超过50℃,避免烫伤。

禁忌:过敏者、妇女月经期及孕妇禁用。

坐浴后外用紫榆膏每日一次。

三、临证精华

病案1

吴某,女,33岁。初诊:2018年7月8日。

主诉: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1年,加重伴破溃流脓2天。

患者1年前曾因肛门右侧起一肿块疼痛而行切开排脓术,术后经换药引流肿块消散,切口愈合。但近2天,患者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,在原切口处又起肿块,胀痛,伴流脓,大便无血,质软,1天1行。查体:体温36.7C,脉搏72次/分,血压140/90mmHg,舌红,苔薄黄,脉弦数。神志清楚,面色有华。肛检:截石位10点距肛门4cm向后一弧形疤痕约5cm,皮色暗红,无脓血。10点位可触及1cmX1cm大硬结,并有条索状物向后延伸约5cm长,压痛明显,且通往肛内,齿线部有凹陷内口与之相对应,其它部位未触及硬结及内口。胸片提示:无病理性改变。

西医诊断:肛瘘。

中医诊断:肛漏病。

辨证:湿热下注。

治法:清热利湿。

治疗:

1)完善术前检查

2)椎管内麻醉下行肛瘘挂线术。

3)术后坐浴中药

萆薢15g    薏仁30g    黄柏15g    茯苓15g

泽泻12g    滑石15g    金银花15g  紫花地丁15g

水煎外洗患处,日1次。

4)术后外用紫榆膏,日一次。

治疗16天痊愈,随访1年,无复发。

按:患者曾因肛门右侧肿块而行手术处理,近2天病情复发,则为湿热余毒停留,郁结于肛门部致局部气血运行受阻,有郁久化热,热盛肉腐,肉腐化脓成接管,舌红,苔薄黄,脉弦数为肛门部湿热郁结,气血运行不畅,气血瘀阻所为。肛门右侧肿块疼痛2天。肛检:截石位10点距肛缘4cm向后有一弧形疤痕,10点位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,与齿线部陷相对应。形成外口、管道、内口的废管特征。且可触及1 x1cm大硬结,有条索状物向后延伸。则提示管道为复杂性,胸片提示:无病理性改变。故确诊无疑。由于本证为湿热下注,故采用标本兼治原则,采用肛瘘挂线术,术后配合清热利湿中药坐浴,方中金银花、紫花地丁清热解毒,黄柏、滑石、萆薢、泽泻清热利湿,薏米、茯苓健脾利湿,配合清热凉血、去腐生肌紫榆膏外用,使脓去腐脱,生肌收口而愈。


葛建立河北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始建于2019年,建设期内积极开展传承工作,使葛建立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以整理、总结、发掘、继承、创新。 工作室由13名成员组成。其中高级职称8名;中级职称2名;初级职称3名;均具备硕士以上学历。

名医风采 | 工作室简介 | 传承团队 | 学术讲座 | 临床案例 | 科研成果 | 科普宣传 | 继续教育 | 论文选编 | 荣誉奖励
版权所有:葛建立传承工作室
地址: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89号 河北省中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