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状腺腺瘤
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年07月15日 点击数:


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的起自上皮组织的良性新生物,是临床常见病、多发病。临床以颈前无痛性肿块、质地柔韧、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、生长缓慢为特征。其发病由于地区及性别的不同,有较大的区别。一般而言,高原缺碘地区,本病的发病率高;就性别而言,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高2-4倍。相当于中医学的“肉瘿病”。

一、诊断依据

(一)临床表现

甲状腺腺瘤除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以外,多数见甲状腺孤立性结节,少数为多发性结节。颈前无痛性肿物为其首发症状。临床上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,直到肿块达到1cm以上甚至更大,才偶然发现。肿物常位于颈前中线峡部附近,常为单发结节,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,质韧有弹性,表面光滑,边界清楚,随吞咽上下活动,移动度大。肿瘤生长缓慢,大部分病人无任何症状。若为乳头状囊性腺瘤,可因囊壁血管破裂而发生囊内出血,肿瘤体积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,局部出现胀痛、触痛,因张力较大,肿瘤质地变硬,出现纤维化或钙化。肿物较大时可有压迫感,有时可压迫气管移位,但很少造成呼吸困难,罕见喉返神经受压表现。

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多见于女性患者,往往有长期甲状腺结节的病史,早期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的心慌、消瘦、乏力。随着病情的进展,患者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中毒症状,多数患者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,个别可发生甲亢危象。

(二)辅助检查

    1.X线检查:肿块较大者可见颈正、侧位片气管受压移位,气管腔一般无显著变化,病史长者有时可见瘤内钙化。

    2.B超检查:一般显示圆形或椭圆形肿物,边界清楚。实性者内回声高于正常甲状腺,呈均匀性强回声光团;伴有囊变时,则呈不均匀回声或无回声。

3.放射性核素检查:多为温、热结节;若甲状腺瘤伴有囊变、出血、钙化,亦可表现为凉结节和冷结节。

4.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:本法对实性者诊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。针吸涂片一般瘤细胞较小,形状一致,排列成滤泡状,核染色质致密,胞浆少,偶见小核仁。

二、谈古论今

(一)疾病溯源

甲状腺瘤属中医“瘿病”范畴,从症状看,当属“肉瘿”。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我国已有瘿病记载。《说文解字》记载“瘿,颈瘤也,从疒婴声”。《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瘿瘤证治》述“夫血气凝滞,结瘿瘤者,虽与痈疽不同,所因一也。瘿多着于肩项,瘤则随气凝结。此等皆年数深远,浸大浸长。坚硬不可移者,名曰石瘿;皮色不变,即名肉瘿;筋脉露结者,名筋瘿;赤脉交络者,名血瘿;随忧愁而消长者,名气瘿。五瘿皆不可妄决破。决破则脓血崩溃,多致夭枉”,提出瘿瘤为血气凝结所致,说明五瘿形态,并指出治疗禁忌。明后期至清,医家多认为气滞、痰凝、血瘀壅结颈前是基本病机,如《外科正宗·瘿瘤论》云:“夫人生瘿瘤之症,非阳明正气结肿,乃五脏瘀血、浊气、痰滞而成。瘿者阳也,色红而高突,或蒂小而下垂;瘤者阴也,色白而漫肿,亦无痒痛,人所不觉”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卷二十六·颈项病源流》云:“瘿瘤者,气血凝滞,年数深远,渐长渐大之症。何谓瘿?其皮宽,有似樱桃,故名瘿,亦名瘿气,又名影袋。何谓瘤?其皮急,有似石榴,故名瘤,亦名瘤赘,是瘿瘤本异症也。其症皆隶五脏,其原皆有肝火。盖人怒动肝形,血枯筋挛,又或外邪搏击,故成此二症。 惟忧恚耗伤心肺,故瘿多着颈项及肩。惟有所劳欲,邪乘经气之虚而住留,故瘤随处皆有”,指出五瘿为情志抑郁,肝失条达,以致脾失健运,痰浊内生,留注于结喉部位,久之积聚成形而成。治疗上多用海藻、昆布、海带。如“海藻玉壶汤”,或用羊靥等动物甲状腺进行替代疗法。遣方用药以疏肝理气、化痰散结、活血化瘀、清热泻火、益气养阴为主。并创有活血散瘿汤、清肝芦荟丸、芩连二母丸、琥珀黑龙丹、十全流气饮等方。现代医家艾儒棣将甲状腺腺瘤分为四型:气滞痰凝型,方用四逆散和二陈汤加减;肝阳上亢型,方用丹栀逍遥散和二陈汤加减;气滞夹痰型,方用逍遥蒌贝散加减;血瘀毒聚型,方用海藻玉壶汤加减。李仁廷运用黄独汤治疗甲状腺腺瘤,其基本方用为:黄独、海藻、昆布、生地、郁金、玄参、浙贝、半夏、青皮、生牡蛎、煅瓦楞,胸闷不舒加全瓜蒌、香附;肿块坚硬加露蜂房、莪术;月经不调加当归、益母草、川芎。均取得明显效果。

(二)守正创新

葛建立教授从“久病多瘀”、“瘀血”等理论出发,经合颈部经络循行,提出“痰瘀互结”为甲状腺腺瘤的病机。葛建立教授认为,肉瘿之人,多为青年女性,嗜食肥腻厚味,食饮不节,加之劳倦均可损伤肝脾,脾主运化,升清降浊,若湿困太阴,脾虚不运,水湿不行而内聚为痰。肝气郁结,气滞不舒,气血周流失度,聚而为瘀,而“肝足厥阴之脉......循喉咙之后......”,“脾足太阴之脉......属脾,络胃......挟咽,连舌本,散舌下......”,痰瘀互结,随经脉循行,日久阻于颈前,致瘿络阻滞,经脉不通结块而发病。因此,肉瘿病病机关键为“痰瘀互结”。

《医学真传》提出:“通之之法,各有不同,调气以和血,调血以和气,通也;上逆者使之下行,中结者使之旁达,亦通也;虚者助之使通,寒者温之使通,无非通之之法也。”葛建立教授十分重视病机的准确性,指出“肉瘿病”的关键病机为“痰瘀互结”,则治疗时,当“化瘀祛痰”并重,才可使“痰化瘀消,瘀去痰散”,达到治疗目的。因此,葛建立教授提出“化痰祛瘀”为治疗肉瘿病的基本大法,并在此基础上,组成治疗肉瘿病的经验方(半夏10g、浙贝10g、牡蛎30g、桃仁 9g、川芎 9g、郁金 15g、白术 15g、茯苓12g、陈皮6g、香附9g、升麻 6g),水煎取汁400ml,每日一剂,分早晚2次温服。诸药合用,标本兼治,诸症悉除。

葛建立教授认为,治疗肉瘿病时,尚需斟酌“痰”、“瘀”主次之分,一般可参考病程长短、甲状腺肿大有无结节肿块,加以区别,以便在遣方用药上有所侧重。除主症肿块外:伴见精神郁闷、胸闷不舒、腹胀纳呆、便溏浮肿、舌淡红、苔薄白、脉弦细者,选加白芍、山药、山楂、木香;肿块突然增大,质地韧,胀痛,伴有心烦易怒、失眠多梦、口干口苦、食欲亢进等症状,舌质红、苔黄,脉弦数者,选加丹皮、栀子、龙胆草、黄芩;若病程已久,伴心悸、消瘦乏力、手抖、汗出者、舌红、苔薄或光剥,脉细数者,选加太子参、党参、麦冬等;肿块生长缓慢或相对静止,质地较硬,无明显自觉症状、舌质紫暗、苔薄腻、脉弦,选加乳香、没药、三棱、莪术。甲状腺腺瘤囊化者,加山甲、皂角刺

三、病案举隅

病案1

董某,男,65岁, 2016年1月10日初诊

主诉:颈前肿大2年余,加重1月

患者2年前无意中发现颈前肿大,有包块,不疼痛,无发热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多发性甲状腺腺瘤,曾服用优甲乐25ug,每天一次。3个月后,自行停药。约1个月前,自觉颈部较以前有所增粗,吞咽有梗塞感,憋气,胸胁胀满,无吞咽困难,无饮水呛咳,无突眼、手颤等症,饮食尚可,二便调。有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。现主症:颈部肿块,不疼痛,吞咽有梗塞感,憋气,胸胁胀满。查:甲状腺II度肿大,质韧,表面可及明显的结节,随吞咽上下活动,无压痛。舌质暗红,苔白,脉弦数。

辅助检查:血常规:无异常。甲功五项均无异常。彩超提示:双侧叶多发腺瘤。针刺细胞学穿刺:甲状腺腺瘤。

西医诊断:甲状腺腺瘤

中医诊断:肉瘿病

辨证:痰瘀互结,气机郁滞证

治法:化痰祛瘀,佐以理气解郁

方药:

半夏10g、浙贝10g、牡蛎30g、桃仁 9g、川芎 9g、郁金 15g、白术 15g、茯苓12g、陈皮6g、香附9g、升麻 6g、柴胡9g、青皮9g、夏枯草12g

水煎取汁400ml,日一剂,早晚2次温服,共20剂。

2016年2月1日二诊,经上述治疗后,患者自觉颈部肿物较前变软,仍有憋气,胁肋胀满有所改善,纳可,大便不成形。查:一般情况好,无突眼和手颤,甲状腺II度肿大,质韧,结节稍小、变软。舌质暗红,苔薄白,脉弦。原方加木香10g,30剂。

2016年3月3日三诊患者诉颈部梗塞感、憋气感基本消失,无其他主诉不适。查:甲状腺I度肿大,质地较前变软,舌质暗红,苔薄白,脉弦。原方去青皮、柴胡,加山慈姑9g,30剂。

2016年3月30日四诊,患者无明显不适,复查彩超示双侧叶较大结节均缩小50%。7月30日方继服,30剂。

 后患者未再来诊。半年后电话随访,诉甲状腺无肿大,结节缩小至原来1/4大小。

按:本例病案为一男性老年患者,以“颈前肿大2年余,加重1月”为主诉,结合病史、症状、体征及辅助检查,西医诊断为甲状腺腺瘤,中医诊断为肉瘿病。患者患病日久,湿瘀阻络,复又情志不畅,肝郁气滞,气机运行不畅,湿聚为痰,湿、瘀、痰、气相互胶结,阻于颈部,肝失调达,气机郁滞,故感吞咽梗阻、憋气、胸胁胀满。结合舌、脉、症,故辨证为痰瘀互结、气机郁滞证,治疗当化痰祛瘀、佐以理气解郁。故在原方基础上加柴胡、青皮、夏枯草以加强理气解郁、化痰散结之效。二诊患者诸症好转,加用木香以醒脾理气。三诊时已无明显不适,去掉破气的青皮、柴胡,加入化痰散结的山慈菇后,成效显著。

病案2

罗某,女,46岁,2015年4月12日初诊。

主诉:颈右侧肿块3个月,肿痛约10余天

患者于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颈前右侧肿块,触摸无疼痛,皮色正 常,至当地医院就诊,考虑为甲状腺腺瘤,建议手术治疗。患者因不愿手术而拒绝。10天前,肿块突然增大,质地硬韧,胀痛,伴有心烦易怒、失眠多梦、口干口苦、手抖等症状。自行服用抗生素后无效果。现主症:甲状腺肿物,压痛,活动。查:颈前右侧甲状腺区域内触及圆形肿块,约为3.0c m ×3.0cm,压痛明显,质地坚韧,表面光滑,与皮肤无粘连,肿块能随吞咽而上下活动。颈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。舌质红,苔黄,脉弦数。

辅助检查:彩超:右侧甲状腺囊腺瘤。甲状腺功能五项示甲亢。

西医诊断:甲状腺腺瘤,合并甲亢

中医诊断:肉瘿病  

辨证:痰瘀互结,肝经蕴热证

治法:化痰祛瘀,佐以清肝泻热

方药:

半夏10g、浙贝10g、牡蛎30g、桃仁 9g、川芎 9g、郁金 15g、白术 15g、茯苓12g、陈皮6g、香附9g、丹皮12g、栀子10g、皂角刺9g,水煎取汁400ml,日一剂,早晚2次温服,共14剂。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,勿动怒。

2015年4月26日二诊:自觉颈部肿物胀痛减轻,口干口苦、易怒、手抖等症状减轻,仍感心烦、失眠多梦,苔脉同前。查体:甲状腺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,质地较前稍软,压痛减轻。原方继服14剂。

2015年5月7日三诊:情绪平和,口干口苦、易怒、手抖、心烦、失眠多梦等症基本消失,颈前肿块缩小,无明显疼痛,余无不适。舌淡红,苔薄,脉弦。查体:甲状腺肿块缩小变软,无压痛。上方去丹皮、栀子,加海藻15g、昆布15g,继服14剂。

2015年5月21四诊:稍感乏力, 睡眠可,二便正常,舌淡红,苔薄,脉弦。查体:甲状腺肿块明显缩小,彩超示:右侧甲状腺肿块1.5c m ×1.5cm。上方去皂角刺,加白芍12g,14剂。

2015年6月5日五诊:无明显不适主诉,查体:甲状腺未及明显肿块。彩超示右侧甲状腺结节,大小约0.5cm ×0.5cm,守原方继服1 4剂。

2015年6月19日六诊:无不适主诉,颈部外观正常,甲状腺未及肿块。原方继服14剂。

2015年7月3日七诊:无不适主诉,查体无异常,彩超示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。 随访至今未复发。

    按:患者中青年女性,以“颈右侧肿块3个月,肿痛约10余天”为主诉,查体甲状腺肿块,随吞咽上下活动,结合病史、辅助检查,西医诊断:甲状腺腺瘤,中医诊断:肉瘿病。患者患病日久,痰瘀互结,又复情志不畅,肝郁化火,煎灼津液,炼液为痰,痰、瘀、火互结,阻滞经络,经络不通,故肿块突然肿大疼痛。结合舌、脉、证,故辨证为痰瘀互结、肝经蕴热证,治疗当化痰祛瘀,佐以清肝泄热。故在基础方基础上去升麻加丹皮、栀子以泄肝热,皂角刺以软坚散结。二诊诸症减轻,方药对症,原方继服。三诊肝经蕴热症状明显消失,故去丹皮、栀子,加海藻、昆布以加强化瘀散结之力。此后按症调理而愈。

病案3

宁某,女,44岁,2017年2月9日初诊。

主诉:颈前肿块约3年余

患者约3年前突感颈前肿大,疼痛,吞咽时疼痛加重,无发热,无吞咽困难。至医院就诊,经检查诊断为甲状腺囊腺瘤,建议患者手术治疗。患者因惧怕手术而拒绝。后在当地中医院服用中药汤剂治疗,肿块缩小,无疼痛。患者后未再诊治。颈前肿块亦未再生长。现主症:颈前肿块,随吞咽上下活动,无疼痛,不发热。查:甲状腺左叶可及一肿物,约直径1.5cm,质偏硬,无压痛,随吞咽上下活动,锁骨上窝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。舌淡紫,苔腻,脉弦涩。

 辅助检查:甲状腺彩超:甲状腺囊腺瘤。

西医诊断:甲状腺腺瘤

中医诊断:肉瘿病

辨证:痰瘀互结证

治法:活血祛瘀,化痰散结

方药:

半夏10g、浙贝10g、牡蛎30g、桃仁 9g、川芎 9g、郁金 15g、白术 15g、茯苓12g、陈皮6g、香附9g、升麻 6g、皂角刺10g、三棱9g。

水煎取汁400ml,每日一剂,分早晚2次温服。7剂。

2017年2月16日二诊,服用上药后,颈前肿块无变化。上方加莪术9g,15剂。

2017年3月4日三诊,经上述治疗,肿块变软,大小变化不明显,上方继服20剂。

2017年3月24日四诊,肿块变软变平。彩超示肿块直径约1.2cm,内部囊液吸收。治疗有效,上方继服,20剂。

2017年4月14日五诊,颈前肿块较前明显缩小,约直径0.8cm,质软。舌淡红,苔薄,脉弦。原方继服20剂。

此后以基本方加减治疗。

2017年5月28日末诊,颈前未扪及明显肿块,舌淡红,苔薄,脉弦。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小结节,直径约0.2cm,予以基本方巩固服用1月。

半年后随访,甲状腺无异常。

按:患者以“颈前肿块约3年余”为主诉,结合病史、查体及甲状腺彩超,西医诊断甲状腺腺瘤,中医诊断肉瘿病。患者平素饮食不节,损伤脾胃,水谷不运、精微不纳、水湿不行,则痰浊凝聚。痰浊之邪阻滞脉络,日久气血运行不畅,血滞为瘀,痰浊与瘀血相搏结,循经阻于颈前而结块,故见肿块质地韧硬,舌淡紫,苔腻,脉弦涩,故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证,治疗当活血祛瘀,化痰散结。患者病程日久,久病成瘀,故治疗时当重视活血。故初诊时在基本方基础上加皂角刺以消肿、三棱以加强活血之力。二诊肿块无明显变化,考虑病重药轻,故加莪术活血化瘀。三诊时肿块质地稍变软,表明治疗有效,故不调整处方,而以原方继服。四诊、五诊疗效明显,原方继用。此后经基本方加减而痊愈。


葛建立河北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始建于2019年,建设期内积极开展传承工作,使葛建立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以整理、总结、发掘、继承、创新。 工作室由13名成员组成。其中高级职称8名;中级职称2名;初级职称3名;均具备硕士以上学历。

名医风采 | 工作室简介 | 传承团队 | 学术讲座 | 临床案例 | 科研成果 | 科普宣传 | 继续教育 | 论文选编 | 荣誉奖励
版权所有:葛建立传承工作室
地址: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89号 河北省中医院